VPGAME漫谈:DOTA2职业化的TI之路
2011年,一则关于DOTA新引擎表演赛的消息震惊了整个DOTA职业圈。德国科隆游戏展,DOTA这款在当时风靡世界的War3 RPG将成了一个独立的游戏,作为DOTA2的首秀,德国科隆展由DOTA2的母公司V社提供了一百万美元的丰厚奖金,这对当时打比赛只能赚盒饭钱的DOTA职业选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,科隆游戏展也成了DOTA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它宣告了DOTA2的诞生,也促使DOTA2走向职业化。 2011-2012年是职业选手彻底转型DOTA2的一年,财大气粗的V社告诉选手科隆游戏展的百万奖金并不是终点,它仅仅是DOTA2的起点,在2012年V社宣布国际邀请赛将在V社总部所在的西雅图举行,国际邀请赛的英语缩写就是Ti,2012年举行的西雅图国际邀请赛被称为Ti2,而2011的科隆游戏展则被称为Ti1,从此以Ti纪年成了DOTA2职业圈的习惯。 Ti2和Ti3的奖金总量依然是百万美元级,这在电子竞技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,就算相比某些传统体育也不逊色多少。V社依然不满足,前三届Ti都是他们自掏腰包来为DOTA2进行宣传,在Ti4V社推出了互动指南,玩家可以进行无上限的充值来获得Ti的相关奖励,每年四分之一的充值金额将进入奖金池,这一让玩家参与Ti活动的运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DOTA2爱好者的一致追捧,Ti4的奖金突破了一千万美元,在创造记录的同时也让V社赚得盆满钵满,Ti形成了一条多赢的产业链。 高额的Ti奖金促使第三方赛事与时俱进,从2013年开始,各式各样的DOTA2第三方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冒头,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十万美元级的第三方赛事成了常态,这在以前的无法想象的,资本会带来热度,这正是维持一个竞技项目能良性运营的关键所在。在Ti5结束后,V社推行Major制度,即与口碑良好的第三方赛事合作,由V社提供奖金举办规模略小于Ti的Major赛事,在保证没有Ti的时候也有受到关注的官方赛事。 在本赛季V社将原本一年只有两三个的大型Major拆分为二十多个奖金略少的小型Major和Minor级赛事,并为一年中在官方赛中排名前八的队伍送上Ti邀请函,这使得Ti从单独存在的超级赛事变成了带动一整套巡回赛的核心赛事,Ti奖金也继续维持着一路上升的态势,在今年很可能会超过3000万美元,这一奖金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期的NBA季后赛奖金。 作为一个“小众游戏”DOTA2单从玩家角度来说并不算电子竞技项目中的头牌,需要海量基础的联赛制并不适合DOTA2。现在V社所推行的立体化巡回赛制度是以Ti为核,全世界各地的杯赛为辅的立体化赛事,不盲目学习传统体系,效仿合适的网球巡回赛再结合实际进行改良而构成了完成的“Ti之路”。 “Ti之路”经过七年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了支撑DOTA2产业链的关键所在,电子竞技的成熟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,Ti之路或许将会成为其中的成功典范。